夜讀丨2024你需要知道的一件事:自我價值感從何而來?
夜讀
穩(wěn)定的自我價值感,來源于對自己的深刻理解,以及持續(xù)的行動,在行動中,找到自己的位置。
點擊音頻收聽《2024你需要知道的一件事:自我價值感從何而來?》
今天,想與你分享一個年輕女孩的故事。
她的故事,從“高考壓力”開始,如果你已經高考結束很多年,也許會覺得這個故事離你很遙遠。
但細看下來,其實,這是一個“認識自己,尋找自我價值感”的故事。
自我價值感,是幸福的一大關鍵因素。
那么,自我價值感,該從哪里尋找?希望她的故事,會給你帶來一點啟發(fā)。
01
我的心理困擾,是從高三開始的。
當時高考在即,每天都是做不完的卷子和習題,每個月都是逃不掉的紅榜和排名,覺得自己除了睡覺和吃飯,每一分鐘都應該用于學習。
爸媽并沒有說我一定要考多少分,而是滿足我的任何要求,租學校附近的房,給我做好吃的,甚至陪我散步。
從小到大,我的成績一直挺好的,也許是這個“好孩子”的人設,讓我很害怕成績會變差。
我恐懼,于是用吃東西麻木自己,不到一年胖了十幾斤;
我心情沉重,于是用午覺解脫自己,可是時常做噩夢,令人崩潰。
學校有心理輔導室,但是我猶豫過后,還是沒踏進去。
高考考砸了。成績揭曉的那天,我看著那個冷冰冰的數(shù)字,心里好像有什么東西,啪一聲碎掉了。
可是,我來不及安撫自己,就看見媽媽在廁所里哭了起來。她一向要強,這是我第一次看見她哭。
我暗暗發(fā)誓,一定要彌補高考的遺憾,要回到優(yōu)秀者的行列。
于是,上大學之后,我延續(xù)著高三的生活,除了吃飯和學習,不做任何“不務正業(yè)”的事。
我不知道怎樣去娛樂,看著室友看劇追綜藝,我在想,為啥我不能娛樂呢?明明電腦手機就擺在那里,我不知道怎么去玩。
終于,大一第一學期期末考,我拿了班上第一名。 也是在這個時候,我發(fā)現(xiàn)我病了。
我整夜失眠,哪怕再累也不敢睡著,因為一睡著,夢里就會有許多人的頭唰的一聲就掉在了地上。
夢境是心理狀態(tài)的反映,它讓我不得不直視“在一切安好的表面狀態(tài)下,我的心理狀態(tài)其實已經快瘋掉了”的現(xiàn)實。
我再也受不了了,再這樣下去不知道會發(fā)生什么事。
于是,我主動讓媽媽幫忙聯(lián)系了心理咨詢師。
02
我跟咨詢師聊了很多很多,聊我的噩夢,我的學習,我的壓力。
我弄不懂自己的情緒,弄不懂噩夢的來源。父母并沒有虧待我,是我自己想要學好,不是嗎?
我說:“我好羨慕媽媽精力旺盛,做什么都很有熱情,但我卻不行,我總是覺得很困?!?/span>
“媽媽有時候問我,為什么我一點都不像她。”
咨詢師說:“這么多年你一直將媽媽擺在高高在上的地位,覺得她很厲害,隨之帶來的是對自己的矮化?!?nbsp;這句話,好像一道閃電,劃開了漆黑的夜空。我突然看清楚了,原來是這樣!
我的壓力,來源于我的自卑,而我的自卑,竟然是因為媽媽的優(yōu)秀。
因為自卑,我一直覺得自己要聽媽媽的,一定要優(yōu)秀懂事,才值得被愛。
比如媽媽覺得女孩子一定要穿高跟鞋,于是我順應媽媽的意思,買了一些她覺得適合我的鞋子,但其實我并不喜歡高跟鞋。
咨詢師讓我意識到,我的自我價值感,建立在滿足父母的期望上,對于自己的感受卻處于長期忽略的狀態(tài)。
而高三那年,他們看似沒有給我壓力,實際上卻處處告訴我:他們已經為我付出了很多,這些付出是為了讓我考一個非常理想的成績,我不能達不到。
第一次醒悟后,我哭著寫信給爸媽,控訴他們對我的愛是控制。
這是我邁向精神獨立的第一步。
而且從那以后我不斷參與活動,與人碰撞,在這些碰撞中,重新認識到我自己是個什么樣的人,適合做什么樣的事,在父母之外的地方尋找自我價值感。
其中,打排球跟參加英語口語培訓的經歷,極大地影響了我。
03
我打了三年排球,打得非常痛苦,但我依然堅持,因為想要做得完美,想要做得比其他人更好。
無奈實力一直不足以正式上場打比賽,我只能作為一個替補隊員,為球場上英姿颯爽的人鼓掌,這令我嫉妒到發(fā)狂。
直到大三暑假,我偶然參加了英語口語培訓,我發(fā)現(xiàn)自己演講和表演的時候完全不緊張,反而很享受其中。
這種如魚得水的感覺,讓我獲得了非常大的成就感。
我明白了,人都不是完美的,不必要求自己做每件事都很擅長。
與其死磕不適合的事情,不如去做擅長且喜歡的事情。這樣的話,不完美的你,依然會發(fā)光發(fā)熱,依然很棒,依然值得被欣賞,被愛。
隨著自我價值感逐漸穩(wěn)定,我的情緒也變得越來越穩(wěn)定。
情緒穩(wěn)定后,我也能夠重新審視我和他人的關系了。
在英語培訓班上,有很多與同學合作創(chuàng)作的機會,我第一次感受到了人際關系帶來的溫暖。 但回過頭來看,之前打排球時,我關注的重心,其實一直是“提升實力以證明自己”,卻忽略了隊友們給我的關愛,活在自己的世界里,為孤獨而悲傷。
而和父母之間,我已經能夠跳出當事人的角度,旁觀看待,從而明白父母也是第一次做父母,有他們的局限性,但本質上他們是真心愛我、為我付出的。
我開始放下過去,思考未來,想知道未來的路怎么走,未來的伴侶在何處。
為了找到未來的方向,我參加實習,在工作中適應社會,發(fā)現(xiàn)自己有很多事可以做,也明白找工作更重要的是匹配度,而不能只看它是不是500強。
為了找到心儀的對象,打開心門。約會讓我從幻想走到了現(xiàn)實,現(xiàn)實中哪有那么多言情小說的橋段,摯愛伴侶并不會從天而降,從一而終。
我只有通過不停地溝通和共同參加活動來了解他人,去關注這個人本身,在磨合中了解自己喜歡的人到底是什么樣的。
我還參加學生組織,在過程中遇到了聊得來的朋友。
我也依然在學習如何處理和父母的關系,多次拒絕媽媽選的衣服,不再滿足她的審美,讓她明白我現(xiàn)在只會遵循自己的意愿。
我終于能肯定媽媽的優(yōu)秀,但同時并不貶低我自己。不會因為她的優(yōu)秀,當成我的失敗。
回望這幾年,我花了很長時間去成長,一開始,是心理咨詢給我提供了喘息的空間,幫我挖掘到了根源,讓我理解了我自己,從而找到了發(fā)力點。
但是后來,我試圖再次通過心理咨詢,去尋找未來方向和未來伴侶的時候,卻失效了。
因為這些需要我自己去行動,去探索,咨詢師沒辦法告訴我,我的伴侶在哪里。
穩(wěn)定的自我價值感,來源于對自己的深刻理解,以及持續(xù)的行動,在行動中,找到自己的位置。不要把心理咨詢當作藥到病除的神藥。當你理解自己,并在生活中逐步前行探索的時候,往往答案都會隨之而來。(文/壹心理)
主播:光靜靜
阿勒泰市融媒體中心主持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