夜讀 | 央視熱播劇《我的阿勒泰》大結(jié)局:人這一生,最該看透這5個真相
昨天的太陽,曬不干今天的衣裳。
點擊音頻收聽《央視熱播劇<我的阿勒泰>大結(jié)局:人這一生,最該看透這5個真相》
五月開始,央視熱播的《我的阿勒泰》火了,連續(xù)在各個平臺刷屏。
這部改編自作家李娟同名散文集的劇,一經(jīng)播出就引發(fā)全網(wǎng)熱議,好評不斷,被網(wǎng)友們稱作“治愈人心”的天花板。
不僅是劇中每一幕如畫卷般的美景,策馬奔騰在大草原時處處呈現(xiàn)的生命力和自由,引人無限向往。
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物的淳樸樂觀、真實自然,他們所展示生活的另一面,也感染了很多人。
馬伊琍飾演的母親張鳳俠,盡管飽經(jīng)風霜,可她卻極盡灑脫,似乎永遠不會被難事爛事困住。
女兒李文秀在一開始就屢遭現(xiàn)實的各種打擊,卻依然堅持自己的寫作夢想,認真記錄生活的細節(jié),越成長越勇敢。
牧民們都有各自的生存之道,不管是如太陽一般的巴太,還是固守傳統(tǒng)的蘇力坦,都在廣袤的大地上活出了精彩紛呈。
如今,這部只有短短八集的劇已然大結(jié)局,但其中飽含的深意卻帶給人無限深思。
尤其是劇中呈現(xiàn)的這5個生活智慧,更是說透了人生,道破了現(xiàn)實。
老話說得好:一個人遇事的第一反應,決定了他的人生高度。
《我的阿勒泰》中,張鳳俠對待生活的態(tài)度和處理問題的方式,讓不少網(wǎng)友直呼:精神境界太高。
張鳳俠的丈夫離世后,她孤身一人帶著患病的婆婆生活在阿勒泰,一邊熟悉著當?shù)厝说纳盍曅?,照顧好老人,一邊用自己的方式?jīng)營著小賣部。
面對生活的苦難,她從未有過一句抱怨,天黑了有燈,下雨了撐傘,沒什么過不去的坎兒。
大半夜床塌了,女兒不知所措,可她卻并不覺得這算什么大事,認為又不是天塌了,大不了重新修補。
李文秀因為沒照看好奶奶,導致奶奶走丟,她不慌不忙,耐心尋找,不僅沒有半句指責,還隨口便安慰自責的女兒:“對不起啥嘛,再撿回來不就成了?!?/span>
一朝不慎被男人欺騙,還拐走了她的貨物,鄰居前來詢問情況,她卻沒有哭也沒有鬧,反倒笑著回應:“男人沒了再找一個嘛?!?/span>
面對女兒對自我價值的懷疑,她認真開導:“啥叫有用?你看看草原上的樹啊草啊,有人吃有人用,便叫有用,沒有人用,它就這么待在草原上也很好,自由自在的嘛?!?/span>
正如她的名字一樣,張鳳俠早已活成草原上的“大俠”,拒絕一切精神內(nèi)耗,懂得享受當下的美好。
隨著年齡的增長,閱歷的豐富,才漸漸明白:
人活一輩子,除了生死,其他都是小事。
長期生活的在負面情緒的漩渦中,精力就會一點一滴被耗盡,唯有及時放過自己,才能迎來陽光,重獲新生。
一個人生存于世間,最了不起的才華便是——管理心態(tài)、修復心情的能力。
得不到的東西,不必苛求;錯過的人和事,無需牽腸掛肚;改變不了的結(jié)局,更不用耿耿于懷。
凡事心大一點,痛苦就少了;心寬一點,快樂就多了。
從現(xiàn)在開始,養(yǎng)好自己的心態(tài),遠離無謂的煩惱,心情好了,一切就順了。
知乎上有人曾提問:有哪些道理是你曾經(jīng)不懂,后來才慢慢理解的?
有個高贊回答一針見血:
“不要選擇去走看起來一帆風順的捷徑,那些捷徑遲早會變成彎路回來找你。
因為橫著省下的路,都會變成豎著的坑。”
現(xiàn)實的確如此,人一旦選擇了走捷徑,就相當于給前行的路上埋下了數(shù)不盡的深坑。
然而很多人明白這個道理時,早已將自己撞得頭破血流,遍體鱗傷。
有的人想不勞而獲,便大老遠特地跑來阿勒泰撿玉,希望能借此一夜暴富。
但事實上,山上放的大多都是普通的石頭,雖然看起來光澤透亮,但實際并無價值。
生活在牧場的老人對此笑著解釋:“這些看似騙人的石頭,其實騙不了窮人,也騙不了腳踏實地的人?!?/span>
高曉亮的結(jié)局,正巧也映證了這一因果。
他一味貪圖“賺快錢”,想借著牧場的資源發(fā)家致富,還準備通過賣“假蟲草”發(fā)財,結(jié)果卻栽到了騙子手中,最后也為自己的惡行付出了代價。
很多時候,你以為的捷徑,其實通往的都是絕境。
人若是不停地放大自己的欲望,久而久之,便會成為欲望的奴隸。
人若是不斷地透支自己的運氣,終有一天,就會走進人生的死角。
前行路上,修煉好德行,坦坦蕩蕩做人,踏踏實實做事,才會有更多驚喜發(fā)生。
網(wǎng)上有句話流傳甚廣:最怕大勢將至,你還渾然不知。
哈薩克族的牧民蘇力坦大半輩子都生活在牧場上,曾經(jīng)是人盡皆知的獵人,也在訓鷹這方面有過不少成就。
可時代的浪潮中,事物都在慢慢變化,人的習慣,生存的規(guī)則也在不斷更新。
打獵有嚴格的規(guī)定,獵槍也不能隨意私用,走仙女灣小道的人越來越少,婚姻模式也有了新的方向。
蘇力坦對此不僅想不通,也無法接受這一切的改變。
于是,面對巴太的人生選擇,他最開始極其反對,一怒之下給了兒子一巴掌。
面對兒媳要帶著孫子改嫁的態(tài)度,他也極力阻止,屢屢引發(fā)家庭矛盾。
但就像文秀勸他時說的那樣:“沒有什么是一成不變的,只有一直變化才是不變的,現(xiàn)在這個時代,又是一個變化,適應新的時代,調(diào)整生活才是正經(jīng)?!?/span>
無論到了什么年齡,人生走到了何種階段,若是一直抱著老舊的思維模式,遲早會畫地為牢,將自己困在其中。
學會居安思危,跟隨時代的發(fā)展,不斷突破自身認知,才是走上坡路的最佳途徑。
很認同一個觀點:歷史的車輪滾滾而來,越轉(zhuǎn)越快,你得斷臂求生。
不然就跳上去,看看它滾向何方。
接納生活的變化,提升認知的層次,允許一切發(fā)生,生活才會不斷出現(xiàn)新的可能。
在變老的路上,為大腦充電,擁有破局思維,為人生賦能,日子自然會精彩紛呈。
羅翔教授曾在課堂上講到:
“一個農(nóng)夫來到城市,不懂交通規(guī)則,他不是蠢,他只是不太理解什么叫交通規(guī)則;
一個城里人到鄉(xiāng)下,分不清麥子和稻子,你也不能說他蠢,他只是不太理解。
所以,遇到與自己觀點不一樣的人時,就應該本著一種求同存異的心,不要帶有知識的優(yōu)越感。”
誠然。深到骨子里的修養(yǎng),就是戒掉身份感,從日常小事上,懂得尊重身邊每個人。
《我的阿勒泰》中,李文秀剛回到阿勒泰時,對于牧民的生活習慣不太理解,還差點因此惹了麻煩。
后來又因為托肯的婚姻問題,無法接受當?shù)厝说奶幚矸绞?,為此甚是苦惱?/span>
母親告訴她:“他們有自己的生活方式,有自己跟這個世界相處的方式,你可以不贊同,但你不可以居高臨下地改變他們。”
張鳳俠在牧場生活了多年,一直和牧民們相處的自然融洽,源頭就在此處。
與人相處,最忌諱的,就是站在自己的視角,審判別人的對錯。
行走于世間,每個人都有各式各樣的性格,有專屬于自己的解決問題的方法,有不同的三觀和人生態(tài)度。
永遠不要隨意評價別人的生活,更不要試圖去改變對方長久以來的習慣。
不要站在高樓上,傲慢地指著大山;也別再將自己的腳,伸進別人的鞋里。
人與人之間,放下偏見,互相尊重,才能和和美美,長久走下去。
做一個處世有格局,待人有修養(yǎng)的人,當你懂得尊重別人,自會贏得旁人的尊重。
做一個胸中有丘壑,眼里存山河的人,當你活得通透了,人生處處都是風景。
這部劇里,有一句深刻臺詞,雖然只有幾個字,卻啟發(fā)到了很多人。
演員馬伊琍也表示,最打動她的就是這句充滿生命力的人生態(tài)度。
張鳳俠一家隨著牧民轉(zhuǎn)場的過程中,在朝戈家借住了一晚,朝戈的家人得知客人的到來,便出門迎接。
看著張鳳俠趕路過程中,穿著破舊的衣服鞋子,朝戈奶奶不禁打趣道:“你們?yōu)槭裁创┑闷破茽€爛?”
張鳳俠不好意思的解釋稱:“一路跋山涉水,太過顛簸,不想把好衣服穿壞了?!?/span>
朝戈奶奶聽后笑著感慨:“再顛簸的生活,也要閃亮地過呀。”
人生就是如此,無常之事十有八九,也不可能永遠一帆風順,起起落落本就是常態(tài)。
但即便再糟糕的境遇下,也不能荒廢了自己的精氣神,更不要在風雨中放棄生活的希望,將就度日。
不管身處何地,都要學會強大自己的內(nèi)核,經(jīng)營好生活,修煉好靈魂。
有人曾問陳道明:“對您個人而言,除了演戲,這輩子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?”
他想了想回答道:“餓了想吃,困了想睡,累了想躺著。什么最重要,你自己的需要,就是最重要?!?/span>
日常生活中,學會善待自己,讓自己開心,是必不可少的修行。
與其日日沉浸在陰霾中,不如活得快樂一點,就算生活一地雞毛,也要試著將其扎成漂亮的雞毛撣子。
人生最高的境界,其實就這八個字:難得糊涂、知足常樂。
▽
很喜歡李娟在《我的阿勒泰》原著中寫的一句話:
“不要總在過去的回憶里纏綿,不要總是想讓昨天的陰雨淋濕今天的行裝。
昨天的太陽,曬不干今天的衣裳?!?/span>
就像劇中故事發(fā)展的那樣,日子最終過成什么樣,都是自己一步步走來的選擇。
余生,記得管理好心態(tài),整理好行裝,控制好欲望,經(jīng)營好生活,把平淡的日子過得閃閃發(fā)光。
愿你在浮躁的世界里,覓一處靜地,守一顆靜心,從容淡定過完這一生。
主播:姚曉英
阿勒泰市融媒體中心播音員、主持人